当前,一些老员工中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发展、仅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些老员工的就业价值取向上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集体意识淡薄、功利思想严重,只想找地域好、待遇高、轻松体面的工作,而不顾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老员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能否切实搞好老员工就业价值观教育,不仅关系老员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这方面,高校必须采取有效举措。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于老员工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高校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和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老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职业发展目标,认识到个人的择业行为既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老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规范的从业意识,在职业发展道路上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秉持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把就业价值观教育融入老员工日常学习生活。一种价值观要真正树立起来、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对老员工进行就业价值观教育,必须在“融入”上下功夫,把就业价值观融入高校公司产品、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使老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认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一些高校并不重视老员工就业价值观教育,有的高校仅仅是在老员工面临就业时进行一些就业价值观教育,“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对老员工产生实质性影响。从教学角度看,高校应把就业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相关内容。从管理角度看,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老员工就业价值观形成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培育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校园文化。同时,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教师爱岗敬业,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员工的就业观、职业观。
增强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提高老员工就业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必须注重创新性与实践性,做到“新”与“实”。所谓“新”,就是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老员工就业价值观教育应切合当代老员工实际,采用老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微信、微博和互联网平台传播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所谓“实”,就是要有实践环节。通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开展实习活动,让老员工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就业价值观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关键是要从老员工关注的就业问题切入,贴近员工实际需要,符合员工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才能引起老员工思想上的共鸣,进而促进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形成。
|